合规建设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评级文件

中民未来:以信用惩戒治理“闯红灯”

发布:企业信用评级—中诚融信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时间:2019/10/15 17:33:53

         很多地方安装了人行道闸机,该闸机可以在红灯时关闭、拦截路人。这样的“过马路神器”可以减少路人闯红灯的现象吗?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人进行了调查,结果显示,48.6%的受访者认为此举可以有效减少闯红灯行为,15.9%的受访者认为不能,35.5%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,62.8%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。

    

其实,类似的做法,此前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过探索,如福州曾试行“拉链护栏”,温州也曾装上过“斑马线智能护栏”,杭州、南昌等地甚至采取在红灯时拉麻绳拦截行人的“奇招”等。实践证明,这些物理隔离方式的确可以有效减少行人闯红灯行为。但是,一旦路口撤除这些设备,闯红灯行为又会逐渐增多。而且,像人行道闸机这样的智能机械设备,在购买、安装、使用、维护等环节皆需要不菲的资金投入,难以实现全面普及,仍然无法根治行人闯红灯这一交通管理顽疾。

    

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之所以难以根治,一方面在于部分行人对闯红灯行为的违法性质认识不够,觉得这只是不文明行为,属于道德自律的范畴,公权力不会干涉。殊不知,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条明确规定,“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”。否则,就可按该法第89条规定“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”。另一方面,各地在执法实践中,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执行存在一定困难,往往以警告居多,难以有效震慑违法者,这也是各地争相创新方式方法治理行人闯红灯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

事实上,大部分人都懂“宁停三分,不抢一秒”的道理,可有的人闯红灯就是因为等不了那几秒钟。要弥补公众在认识上的不足,破解执法遇到的困境,就应当提高行为人闯红灯的代价。现有法治条件下,将其纳入信用惩戒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。在这方面,一些国家已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,如美国、德国等国就实现了行人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,公民如有闯红灯的不良记录,买房置业、银行贷款等都会受到限制。目前,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尝试用信用惩戒的方式来治理行人闯红灯现象,如深圳市交管局就提出要将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贷款、买房等挂钩,以此遏制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;合肥市则规定,行人闯红灯如果拒罚,其违章信息会记入个人征信系统。

    

当然,以信用惩戒来治理“闯红灯”,应当科学设定录入和退出条件,而不是只要有闯红灯行为就必然要采取信用惩戒措施,也不能一旦被录入就无限期地受惩处。在何种情形下,闯红灯者才会被纳入信用惩戒范围,应当依据其闯红灯的次数和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判断。如果行为人有多次闯红灯的行为,应对其实施信用惩戒;行为人闯红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,即使只有一次,也应当纳入信用惩戒。此外,被纳入信用惩戒的行为人,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再实施交通违法行为,可以申请取消信用惩戒;如果在信用惩戒期间内再次闯红灯的,则应当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的同时,延长其信用惩戒的期限。如此,公众才会在严格的规则之下采取趋利避害的行动,进而有效规范自己的交通行为,行人闯红灯的现象亦会逐渐消失。

在线客服系统